發表文章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25的文章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AI 軟體進入三國時代:創新、混戰與下一波專案佈局的機會點 你是否覺得現在的 AI 工具更新速度快得讓人眼花撩亂? 每天都有新創公司推出看起來「改變世界」的應用,但這些應用,真的是未來?還是泡沫? 對於創作者、開發者、產品經理或企業決策者來說,這一波 AI 軟體潮,該怎麼看、怎麼選、怎麼布局? 我想從一個歷史視角切入,來幫助你更清晰地理解現在這場 AI 軟體的大亂鬥。 現在的 AI 軟體生態,正如同「三國時代」 這不是一個比喻,是一個高度貼近現實的類比。 從東漢末年開始,群雄割據,權力失衡,地方勢力崛起。劉備、曹操、孫權三分天下,構成後來我們熟知的三國鼎立格局。 放到今天的 AI 軟體市場,我們看到的是: 數以百計的美國新創團隊,推出語言生成、影像創作、音訊處理、商務整合等應用 每一家都在搶時間、搶曝光、搶用戶、搶資金 技術層面大同小異,真正差異化的,是產品策略與生態定位 這場「生成式 AI 工具之戰」,很明顯進入群雄混戰期。就像三國時代前期的大小諸侯,各自爭奪地盤與影響力。 現況觀察:從工具百花齊放,到開始往「生態系」整合 目前我們可以將這些 AI 工具大致分為三種類型: 單點突破型工具 : 像是圖像生成(Midjourney、Leonardo)、文案撰寫(Jasper、Copy.ai)、影片剪輯(Runway)等,都有高度垂直功能,適合創作者快速應用。 整合式產品型應用 : Notion AI、Grammarly AI、Descript 等開始嘗試將 AI 融入工作流程,讓 AI 不只是輔助,而是整個任務系統中的「主動參與者」。 AI 生態平台型玩家 : 比如 OpenAI、Google、Anthropic、Mistral,提供基礎模型與 API,讓無數產品可以「嵌入 AI 能力」,這些才是未來真正能成為平台級霸主的核心勢力。 這也就是說,現在的戰場 不是「誰會用 AI」,而是「誰用 AI 來重構使用者價值」。 吉卜力風格圖像爆紅:對創作者來說是一場文化地震 最近有個 AI 應用受到大量關注,只要上傳照片,幾秒鐘內就能生成一張宛如《神隱少女》《龍貓》風格的動畫圖像。這種「吉卜力風格 AI 繪圖」,帶來的不只是驚艷,而是一個問題: 如果每個人都能輕鬆產出藝術風格,那麼 真正的藝術創作者,還剩下什麼獨特性? 這不只是一場視覺衝擊,更是一個關於 創作價值、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