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BTI 與 利害關係人管理
MBTI 與 利害關係人管理 ⚠ 本系列文章基於 MBTI 的基本概念與專案管理實務經驗,主要用於提供管理建議,而非心理學專業診斷。 為什麼你的提案總是被忽略?可能是因為你沒用對溝通方式! 在台灣職場,做人比做事更重要? 在台灣職場的專案管理中,有效的溝通決定了專案的成敗。你是否遇過這樣的情況 你精心準備數據的報告,老闆卻說「太模糊了」? 你希望團隊能靈活應變,但有人卻堅持要按部就班? 你向客戶展示創新方案,對方卻表現冷淡? 這些問題的關鍵,可能不在於你的提案本身,而是溝通方式沒對應到對方的需求。在台灣,除了做好事情,更重要的是「做人」,也就是如何與不同的利害關係人建立信任與良好關係。而 MBTI(16 型人格) 正是一個強大的工具,能幫助你更準確地理解對方,並調整你的溝通策略,讓專案推動更順利! 在專案管理中,有效的溝通與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和期望密切相關。 不同的利害關係人擁有不同的個性、工作風格和溝通偏好,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專案的順利進行。MBTI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各類型的利害關係人,並根據他們的需求和期望進行精確匹配。通過將MBTI的16種人格類型與專案利害關係人的特徵相結合,專案經理能夠更有效地管理利害關係人的期望,從而提升專案成功的機會並增進合作效率。 當你的老闆是 ENFJ 或 ESFJ 背景: 你是一位專案經理,負責向 ENFJ 或 ESFJ 型老闆匯報專案進度。你準備了一場充滿數據與細節的簡報,但老闆聽完後,卻表示:「這樣的方案會不會影響團隊的動力?大家的反應如何?」 問題分析: ENFJ 和 ESFJ 的主管非常重視人際關係與團隊氛圍,他們不僅關心專案數據,更在意這是否能讓團隊士氣提升,並與企業文化保持一致。 最佳溝通策略: ✅ 先強調專案如何促進團隊合作,並帶來積極影響。 ✅ 提供具體的數據,但搭配成功案例或員工反饋,讓他們看到「人」的層面。 ✅ 用積極肯定的語言,強調團隊如何受益,而不是單純講績效。 示範應對方式: ❌ 錯誤示範:「這項計畫可以提高 20% 的效率,成本也能降低 15%。」 ✔️ 正確示範:「這項計畫不僅能提高 20% 的效率,更重要的是,它能讓團隊合作更加順暢,員工回饋也顯示大家對這樣的變革持正面態度。這樣不只提升績效,也能讓團隊更有動力!」 如何與不同類型的利害關係人溝通? 1.ISTJ (內向、實感、思考、判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