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很厲害,但它不會幫你決定你是誰


最近你有沒有覺得,社群媒體上一打開,就會被一堆 AI 神技洗版?

「用 AI 三分鐘寫完一篇爆款文」 「設計師失業了?Midjourney 直接生成品牌主視覺」 「聊天機器人已經能替代客服,還能安慰人心」

看起來真的很神,讓人忍不住想問一句:「那我是不是也該趕快上車,不然會不會被淘汰?」

但我想說的是——AI 再強,它也不會替你做人生選擇。


科技從來沒這麼貼近人心,但方向還是要你自己定

這一波 AI 熱潮之所以這麼快擴散,其實是因為它第一次真正拉近了我們和「資訊科技」的距離。

以前我們總覺得:那些做 AI 的人,是穿格子襯衫、會寫程式、在咖啡店敲鍵盤的理工宅。

但現在不一樣了。你不會寫 Python、你搞不懂資料庫,沒關係,你還是可以用 ChatGPT 寫企劃、整理會議紀錄、甚至幫你改履歷。

科技變得不再遙不可及,反而變成你電腦裡、手機裡的隨身小助手。

但問題是,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的方向,AI 幫你跑得再快,也只是更快地打轉而已。


每個人「養」出來的 GPT 都不一樣

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點。

雖然我們都在用同一個 GPT,但每個人的用法真的差很多。

你給它的指令不同,它給你的回應也就不一樣;你養成的習慣越明確,它就越像你。

就像你朋友家那隻狗特別乖,是因為他從小教牠怎麼聽指令、怎麼和人相處。GPT 也是,你教它什麼、你習慣怎麼用,它就怎麼回應你。

AI 是工具,但它會被你的價值觀、邏輯、風格「感染」——這就是創造力發揮的地方。


工具越多,越考驗你「整合」的能力

現在每天都有新 AI 工具冒出來。

會自動生成影片的、有聲音轉文字的、有幫你做市場分析的、有一鍵幫你做簡報的——看得人眼花撩亂,甚至有點焦慮:「我是不是又錯過了一個厲害的新工具?」

但我想說的是,不是你會用幾個工具,才算厲害;而是你能不能把這些工具「用得巧」

你能不能把「做簡報的 AI」和「生成圖像的 AI」搭起來? 你能不能把「語音轉文字」的工具,跟你的日常會議流程整合起來? 你能不能用 AI 把你腦海裡的東西整理出一個架構,然後變成真正能用的企劃?

工具再多,重點還是:你自己要有觀點、有系統、有方向。


AI 可以加速你,但你才是那個駕駛

我很喜歡把 AI 想成一台跑車。它的動力很強,加速度驚人,你只要輕踩油門,它就衝出去。

但如果你不會開車、沒有導航、甚至不知道目的地,那麼這台車再快,也只是在原地打圈圈。

所以與其追著最新的 AI 工具跑,不如回頭問自己幾個問題:

  • 我有沒有什麼是別人常來問我、我回答得特別清楚的?

  • 我最有經驗、最有熱情的是哪一塊?

  • 別人為什麼願意信任我、找我幫忙?

這些才是你最原始的「價值來源」。當你先找回這些,AI 就可以幫你放大、加速、延伸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以MBTI 分析誰適合當專案經理?

用專案管理思維打造的邏輯頭腦

AI導入專案管理:職場專案團隊的未來挑戰與趨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