將OKR導入專案管理

「這禮拜要交」的期限又到,專案經理阿湯臉上的壓力指數幾乎要破表,最近新加入的專案OKR導入似乎並沒有帶來預期中的效率提升。這種情況,他相信許多專案經理都不陌生。不少管理者認為導入OKR後,專案進度如同裝上翅膀,飛速向前,但事實往往是,初期的摩擦與困難如同隱形的刺,刺破了大家的預期。


阿湯回憶起導入OKR時的情景,那時候大家對這個新系統滿懷信心,認為靠著明確的目標和關鍵結果,就能讓專案管理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所向披靡。但在實踐中,他發現很多團隊在設定OKR時,過於理想化,目標的設置常常高不可攀,而關鍵結果則顯得模糊不清。「這個目標能達成嗎?」他心中的質疑顯而易見。

在這類情境中,阿湯觀察到一個共通的挑戰,即OKR的「準確度」問題。有太多時候,為了迎合高層的期望,利害關係人的建議沒有被納入考量,結果反而給團隊帶來過多的壓力。在面對專案風險時,管理者需要深思熟慮,因為不切實際的目標只會拖累團隊的動力。

這是一個碰觸內心的檢視:團隊真正的能力在哪裡?在過往的一個成功案例中,阿湯透過頻繁的行動學習會議分享,逐步將成員拉回現實的軌道,並著重於利害關係人的充分溝通。他回憶起某次專案中,一位資深工程師巧妙地提醒:「這個估算一看就知道做不到,得重新調整。」這樣的反思促進了專案流程優化,使得團隊能夠針對每一個實際可能會面對的挑戰,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法。

如何讓OKR真正成為強化專案管理的工具而非負擔?阿湯總結了一些心得。首先是設定「可行的目標」,這不僅是對自我的誠實,更是對團隊承擔的責任。與此同時,關鍵結果的設置要伴隨著靈活變動性,以適應變幻的市場環境和專案需求。這樣做不僅讓專案風險控制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,也更容易激發團隊的創新力。

然而,這僅僅是故事的開端,後續的持續跟進以及利害關係人的充分溝通,推進了專案的成功。當專案進行到一個階段性成果時,阿湯常會召開簡單的慶祝會,不過是一杯咖啡或一頓簡單的午餐,卻讓成員感受到成功的滋味,也為接下來的挑戰注入新的動力。

最後,對於如何在專案管理中做好OKR導入,每位管理者都應自問這些問題:我設定的OKR是否過於理想化?是否考慮到團隊目前的現實狀態?有否給予團隊成長的空間而不只是給予壓力?在不斷求進的過程中,充分的溝通與信任反而成為最強大的力量。

在阿湯眼中,成功的OKR導入,不是結束,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。在這個過程中,學到的每一課都將是團隊更大成功的墊腳石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以MBTI 分析誰適合當專案經理?

用專案管理思維打造的邏輯頭腦

AI導入專案管理:職場專案團隊的未來挑戰與趨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