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會寫程式也能掌握AI自動化!

不會寫程式也能掌握AI自動化:專案經理的轉型之路

週五下午,台北某間明亮的會議室裡,資深專案經理Alex緊盯著桌上的時鐘,心跳如擂鼓。團隊正面臨一個龐大的數據匯整專案,主管要求必須在下週完成。這不僅是一個時間緊迫的挑戰,更是一場資源與效率的硬仗。數據來源繁雜,資料格式不統一,團隊成員還不熟悉剛引進的新工具。走出會議室時,Alex腦中響起了早上內部培訓講師說過的一句話:

其實,不需要寫程式也能運用AI自動化來完成工作

對Alex而言,這句話最初聽起來簡直像天方夜譚。然而,在反覆思考專案困境後,他決定給這個方法一次機會。



一、瀑布型專案下的挑戰

瀑布型專案以階段性進度為導向,每一階段都必須精準完成後才能進入下一步。這種模式雖然能夠保持嚴謹,但在遇到以下情況時,專案經理會面臨巨大壓力:

  • 時間壓力過大,無法進行完整的流程優化。
  • 專案風險變化快,卻缺乏即時調整機制。
  • 利害關係人需求不斷變動,造成反覆返工。

Alex很清楚,如果能善用AI自動化來處理數據、生成報告,甚至進行風險預測,將大幅降低人工作業負擔,並提高決策效率。


二、改變心態,打破「技術門檻」迷思

在企業內訓課程中,培訓講師分享了一個故事。Mandy是一家科技公司的中階管理者,起初連寫Google Sheet的簡單公式都覺得頭疼。她認為,自己不是工程師,因此無法接觸這些技術。

然而,一次課程讓她接觸到了Zapier與Google Sheet Script,這些工具讓她不用寫任何程式碼,就能自動化原本需要人工重複完成的工作,例如資料輸入、報表生成及跨平台整合。

Mandy的工作效率因此翻倍成長,她得以將更多時間專注在策略規劃與決策上,而不是陷入無止盡的資料整理中。這讓Alex意識到,AI自動化的真正門檻,不在於技術,而在於心態。

最大的限制,不是工具,而是你相信自己能不能做到

三、專案經理導入AI自動化的三步驟

Alex決定將課程中的想法實踐到實際專案,並設計出一個三步驟導入策略:

  1. 尋求系統化培訓

    透過內部或外部課程,學習如何在日常專案管理中應用AI自動化,包含資料整理、報表生成以及風險分析。

  2. 建立跨部門學習社群

    邀請不同部門的同事共同交流應用案例,分享工具使用心得,形成知識流通的平台。

  3. 實戰應用,逐步擴大

    先從小範圍專案著手,例如單一流程的自動化,確保成功後再逐步擴展到整個專案流程。


四、數據驅動的決策升級

在一次專案中,Alex導入了一款結合AI預測功能的自動化工具,能即時分析專案風險並提供建議。

這帶來三項重大改變:

  • 計畫精準度大幅提升,減少了不必要的重工。
  • 決策時間縮短,會議不再開到深夜。
  • 團隊清楚了解各自的目標與責任,減少誤解。

隨著專案推進到最後階段,Alex利用AI自動化工具,將龐大的專案數據轉換成視覺化報表,不僅滿足利害關係人的需求,更讓團隊看到自己工作的價值。


五、AI自動化工具組合

實務上,Alex推薦以下工具組合作為入門:

工具類型 範例工具 用途
流程自動化 Zapier、Google Sheet Script 整合跨平台任務,自動化重複性工作
數據整理 Google Sheet Script 清理、轉換及整理大量資料
視覺化報告 Looker Studio 將專案資料轉換為即時圖表與儀表板還能加上AI分析
專案管理 Google Sheet、Jira、Asana 追蹤需求、缺陷與專案進度

六、結語:擁抱AI,突破專案瓶頸

專案經理的工作,從來不只是管理進度和資源,更是帶領團隊突破瓶頸、實現價值。Alex透過AI自動化,不僅解決了當前專案的危機,也為團隊建立了一套可持續進化的工作模式。

他深刻體會到,擁抱變革需要勇氣,但這是讓團隊邁向未來的唯一道路。

AI自動化不是取代專案經理,而是讓專案經理重新專注於真正重要的決策與創新

未來,隨著企業對效率與創新的要求不斷提升,AI自動化將不再是選項,而是必備能力。對於每一位專案經理而言,現在就是踏出第一步的最佳時機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PMO是什麼?專案經理必懂的PMO、SOP與Waterfall

以MBTI 分析誰適合當專案經理?

AI導入專案管理:職場專案團隊的未來挑戰與趨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