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法逃避的專案挑戰:化解六大棘手成員的法寶

專案中的六種棘手角色:PM小莉的管理逆轉勝

專案中的六種棘手角色

週一早晨,會議室的白板上密密麻麻寫滿待辦事項。PM 小莉一邊翻看筆記,一邊環視團隊六名成員,每一位都帶著獨特「特色」。她心想:光靠瀑布型流程,恐怕不足以應付這些人…。專案的挑戰,不只是時間表與預算,而是「如何駕馭這群性格各異的成員」。

PM小莉的挑戰

「制度再好,還是要靠人落實。」


一、永遠拖延者:白紙黑字也救不了他?

這位成員的口頭禪是「放心,我會準時交!」然而結果總是慢了好幾天。小莉沒有責罵,而是每天帶領團隊進行 15 分鐘「晨間站立會議」,搭配 專案管理看板,讓所有人看見進度。被逼著「亮相」的拖延者,終於開始意識到自己不能再落後。

小技巧:將拖延者放在每日進度更新的第一位,迫使他面對壓力,反而能形成正向動能。

二、無法協作者:孤狼還能成為團隊英雄?

這類人技術過硬,卻拒絕合作。小莉沒有硬碰硬,而是將他的任務用 WBS 拆分,必須與其他人「交接」才算完成。當孤狼發現自己離不開團隊,也逐漸融入協作的節奏。

啟發:團隊不是削弱個體,而是放大專長。透過結構設計,孤狼也能被馴化。

三、革命鬥士:麻煩製造者還是專案守護神?

「這個流程真的合理嗎?」革命鬥士在會議中永遠是第一個質疑的人。小莉選擇不壓制,而是請他主持「風險評估工作坊」。結果,他成為專案的「守門員」,幫團隊提前找到漏洞,意外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。


四、過度承諾者:滿嘴答應,卻交不出成果

他的積極總是讓人期待,但最後卻是「空頭支票」。小莉採取「數據化承諾」策略,要求每次承諾都必須附帶時間與資源估算。久而久之,他學會在答應前停下來思考。

  • 短期承諾:限定在 1 週內完成的小任務。
  • 數據佐證:必須提供工時估算。
  • 責任追蹤:承諾寫進會議紀錄,避免遺忘。

五、資訊毒流者:謠言與八卦的傳聲筒

一個小道消息,足以瓦解士氣。小莉立刻建立「透明資訊平台」:所有資訊必須上傳,決策公開,版本控制清楚。當謠言再出現,大家只會回一句:「你有去看平台更新嗎?」


六、靜默螺栓:安靜,但能撐起半邊天

他話少、存在感低,卻是完成關鍵模組的默默英雄。小莉安排「月度成果發表會」,讓靜默螺栓能展示貢獻。這位被忽視的人才,逐漸成為團隊的穩定核心。

啟示:低調不等於無用,專案經理要有慧眼,發掘隱形冠軍。

七、PM小莉的逆轉勝:從人性到制度

經過多年的 專案管理經驗,小莉體會到:

  1. 流程再完美,也敵不過人性的變數。
  2. 角色再棘手,也可能轉化為專案的力量。
  3. 管理不是控制,而是引導與賦能。

八、給讀者的行動建議

下次當你面對這六種角色時,可以嘗試:

  • 拖延者 → 每日短會 + 可視化看板。
  • 無法協作者 → WBS 拆分 + 交接點設計。
  • 革命鬥士 → 指派風險管理角色。
  • 過度承諾者 → 數據化承諾 + 寫入紀錄。
  • 資訊毒流者 → 建立透明資訊平台。
  • 靜默螺栓 → 創造舞台,增加可見度。

PM 小莉用真實案例告訴我們,專案管理的精髓,不是把「問題人物」排除,而是懂得轉化。當你能看透人性、引導能量,再棘手的角色,也能成為專案成功的隱形推手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PMO是什麼?專案經理必懂的PMO、SOP與Waterfall

以MBTI 分析誰適合當專案經理?

AI導入專案管理:職場專案團隊的未來挑戰與趨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