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職場中實踐:如何運用僕人領導提升員工滿意度

僕人領導在專案管理中的實踐

僕人領導在專案管理中的實踐

一個清晨,台北市鬧中取靜的巷弄辦公室裡,王經理正在思考今天的專案會議。他是一位擁有十五年以上經驗的資深專案經理。日前,公司委以重任,要他推動一個關鍵的瀑布型 專案管理計畫。

然而,他面臨一個難題:團隊積怨已久,士氣低落,專案目標遙不可及。「這禮拜硬著頭皮上場,怕得一整肚子氣。」他心想,倘若找不出突破口,專案風險只會隨時間不斷增加。

專案經理的挑戰

一、傳統領導的侷限

王經理過去慣用的是傳統命令型領導:指派工作、設定目標、緊盯進度。這種方式雖然能在短時間內推進任務,但長期下來卻讓團隊成員感到被壓迫與忽視,逐漸失去對專案的熱情與認同感。

如今職場趨勢愈加重視以人為本,單靠命令已難以激發團隊的真正潛力。王經理開始思考,是否該嘗試一種更柔軟卻更有效的方法——僕人領導。

「僕人領導不是放下標準,而是換個角度。領導者不只是指揮,更是服務團隊,幫助他們成長」


二、僕人領導的第一步:建立信任

在一次內訓課程上,一位業界知名講師強調,僕人領導是一種思維轉型。短期目標是完成專案,而長期目標則是打造一個能持續進步並兼顧個人發展的團隊。

王經理決定先從與團隊成員的關係著手。他面臨的第一個挑戰,就是影響那些經驗老道卻對新觀念頑固抵抗的資深員工。某天,他主動走進老張的工作間,放下身段與他對話:「老張,這星期的專案目標,你覺得該怎麼做?」

老張沉默片刻後,緩緩開口:「先優化流程,再解決市場合規性問題,這樣才不會一錯再錯。」

王經理沒有打斷,也沒有急著下指令。他專注聆聽,並根據老張的意見逐步引導團隊行動,讓專案的每個細節都能被充分考量,降低後續風險。


三、會議從命令轉為協作

隨著時間推進,團隊文化開始改變。專案會議不再是死板的指令宣佈,而是成員們貢獻想法、共同解決問題的空間。

這種開放溝通的會議形式,不僅激發了成員的創意,也讓專案風險被提前暴露並迅速解決。更重要的是,團隊逐漸建立起彼此的信任,並對專案成功感到自豪。

開放會議的三大益處:
  • 降低資訊落差,避免部門間的誤解。
  • 提升成員參與度,讓團隊主動解決問題。
  • 增加透明度,使專案風險更容易被掌控。

四、僕人領導帶來的正向循環

王經理觀察到,當團隊感受到被重視時,他們會更願意承擔責任,也更願意分享創意。這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:

  • 領導者提供支持與資源
  • 團隊回饋更高的投入與創新
  • 專案進度穩定,風險降低
  • 整體士氣提升,形成良性迴圈

在這樣的氛圍下,流程優化不再只是管理術語,而成為全體成員共同追求的目標。


五、實踐僕人領導的三個行動建議

如果你也是專案經理或中高階管理者,想要開始實踐僕人領導,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步驟:

  1. 定期舉行開放式討論,讓成員有機會暢所欲言。
  2. 在規劃專案時,讓每位成員參與決策並給予尊重。
  3. 設立激勵制度,鼓勵成員突破現有成就,追求卓越。

六、領導者的選擇

在職場這個舞台上,一位優秀領導者的價值,不僅是專案是否成功,更在於團隊是否因為他的存在而變得更強大。

僕人領導不只是一種方法,更是一種選擇。選擇用服務的心態迎接挑戰,意味著願意看見人、理解人、支持人。當領導者能夠以這種視角帶領團隊時,專案的成功就不再只是數字,而是整個組織共同成長的象徵。

王經理的故事提醒我們, 專案管理不應只依靠嚴格流程,更需要柔性的領導。 透過僕人領導,專案經理能夠在穩定進度與激勵士氣之間找到平衡,讓團隊成為真正的成功夥伴。然後,在台灣職場實務上是否適合這個方式?它有很多考量的點,在絕大部份的情況下,它可能是一個必須要非常謹慎考慮是否適用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PMO是什麼?專案經理必懂的PMO、SOP與Waterfall

以MBTI 分析誰適合當專案經理?

AI導入專案管理:職場專案團隊的未來挑戰與趨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