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M再高效,遇上錯誤組織設計也只能滅火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當錯誤的組織設計成為專案管理最大敵人
一天早上一如往常,Jane手中端著咖啡走進辦公室。團隊裡樂聲還沒響,她已經得做好心理準備迎接接下來一整週災難般的開會日程。這並不是因為她的專案管理能力有何不足,而是源自一個讓她費盡心血卻無法輕易改變的現實問題:一個結構複雜且不合理的組織設計。
一、無法掌控的資源困境
當專案經理面對組織設計不當時,最大的困境莫過於無法掌控資源。Jane身處的環境中,各部門間明明都有交集,但實際運作起來卻像是在不同陸地上航行的船,彼此距離遙遠,無法即時協作。
這樣的場景並非少見,許多企業組織設計不當,使專案經理像消防隊員般四處滅火,疲於應付突發的專案風險。
要快點上線!
上司不耐煩的聲音仍餘音繞樑
前一秒她還在解決資金預算未落實的困境,下一秒立刻迎來來自利害關係人的各種謾罵與指責。
當Jane安排每日專案工作時,發現有些專案成員專注於技術細節,完全錯過了重要的會議時間,而這並非因為他們不夠積極,而是因為現有的專案與組織結構早已不合時宜。
這個估算一看就知道做不到
Jane心中不斷提醒自己,眼前的困境不是努力不足,而是制度上的缺陷。
二、從利害關係人開始的改革
她知道自己需要具體行動來重組專案流程並獲得組織結構上的支援。首先,Jane從利害關係人的角度重新審視專案的目標與需求,認識到真正有效的專案管理應該從建立穩固的溝通橋樑開始。
在每次會議前,她鼓勵利害關係人提出具體關切點,並建立一套完善的溝通平台,確保每個聲音都能被聽見,避免誤解積累成更大的衝突。
三、跨部門小組的建立
Jane引入了符合台灣文化的組織結構,讓流程優化真正成為可能。她打破過去依賴單一部門思考問題的習慣,組建了一個跨部門小組,讓成員能夠隨時靈活應對突如其來的專案風險,減少因過時流程導致的摩擦與延誤。
這樣的跨職能團隊,讓每位專案成員更容易建立共同語言,也使整體決策速度大幅提升。
四、數據化說服上層支持
擁有豐富內訓經驗的Jane深知,主管的支持與包容對於推動變革至關重要。她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,生動地為中高層管理者分析滅火式管理的高昂成本,並以可視化的數據模型呈現組織設計不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。
這種直觀的數據展示,不僅讓問題被看見,也讓上層逐漸認可改革的必要性,進而提供資源與政策支持。
五、從混亂走向秩序
隨著改革逐步推進,因組織設計不當引發的混亂開始得到緩解。團隊上下對於專案風險的拆分與解讀變得更加敏銳,決策流程也更加清晰。
Jane發現,過去疲於奔命的滅火日子,慢慢被預防性管理取代,專案不再只是被動應對,而是能夠主動規劃與掌控。
六、Jane的反思與建議
回顧這段顛簸的歷程,Jane深刻體會到,即便是再高效能的專案經理,也敵不過一個錯誤的組織設計。
因此,她提出兩項關鍵行動建議:
- 專案經理必須敏銳識別組織結構中的誤區,並提出可行的重組方案。
- 積極培養跨職能溝通能力,確保每位專案成員都能在同一個陸地上協同作戰。
或許一個正確的組織設計,不僅能讓專案經理們從疲於奔命的滅火工作中脫身,更能讓他們飛得更高,看到專案成功與企業成長的宏大藍圖。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留言
張貼留言